資料處理中
以籌備金檔獎歷程與幕後花絮為主要內容,纪錄機關總動員與檔案管理業務的落實
新竹區監理所邀請各位走進浩瀚書海、細品老檔案,一同見證歷史的軌跡
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與桃園市立圖書館合作,在藝文園區總圖2樓舉辦「展館藏翰墨,憶監理風華」聯展,現場陳列多種公路客運文物,勾起不少五、六年級生回憶,牆上老照片記錄早期機車駕照路考大魔王「S型彎道」更引起廣泛討論。新竹監理所長吳季娟表示,期望透過展覽傳達監理業務與民眾從小到老的生活息息相關。
白鷺秋分迎桂月,時序將迎來秋天,記得小時候母親牽著您,提著大小行李搭公車轉妹家的情景,18歲第一次考上駕照的欣喜若狂,第一次買新車領了車牌,握住方向盤開上路的眉開眼笑。 這次聯展,呈現了縱橫交錯的公車路網圖,舊檔案裡可以看到1903年的人力手推車至現代2016年首推幸福巴士的歷程,還有不同時期的駕照及車牌,這些都是許多監理前輩的努力成果。圖書館猶如一棵生命樹,書本就是知識之葉,帶領我們領略高山、穿越海洋、了解大地,這次館方也精選60餘冊有關交通運輸的各類書籍,邀請您一同來體驗
檔案蘊含政府各項施政紀錄,見證國家發展及傳承歷史,新竹所以「運轉百年.看見監理風華」為主題,展出客運運轉百年的故事,站牌是旅人候車處,也是客運巴士服務的節點,當站牌串連成乘車路徑,也成為一條客運路線,每位乘客上車是起站,下車站牌是終點站,這路程就是客運運轉的意義,是空間的幅度;而客運公司從成立開始運轉至今,是時間的維度;透過史料檔案與經典文物,瞭解公路監理機關與人、車、路的關係,認識新竹區監理所機關「運轉」沿革、業務職掌變化、各式駕照考領方式、車輛號牌形式的演變,運用檔案與文物詮釋該所的監理風華。
戰後初期,普通小型車考試之地點在路寬7公尺的雙向公路上實地道路駕駛測驗,後來加入監理站內場地考試,逐步增加倒車入庫、路邊停車...等項目,後增加曲線進退...等,以簡單欄杆圍籬,地面埋設鐵管或畫線等。隨著汽車數量成長快速,駕照考取需求增加,交通部於1975年頒佈「汽車駕駛訓練機構設立標準表」暨「汽車駕駛訓練課目及教學時數表」,開放民營駕訓班招生,增加駕駛訓練成效,之後再考量讓考生在熟悉的駕訓班與原車原場地考照,因此,自1998年起,駕訓班可申請派督考,讓考生在駕訓班訓練場地原地現場考驗,即「原場地考照」。再來的考照改變是實施以實際道路駕駛考驗呈現道路動態環境狀況,於2017年5月1日小型車駕照之路考,將「道路駕駛考驗」納入路考項目,即今日自用小型車考照形式。
偏遠地區鄉親的需求,我們打破單一機關行動服務模式,重新歸零整合思考,主動跨機關協調整合,推動跨機關行動服務團隊,除了將例行業務帶給偏遠地區民眾外,更透過行動服務提供客製化服務。水平整合各機關單位現有作業模式,開創跨機關或部門整合,組成微型行動政府,達到「一處收件,全程服務」免除民眾奔波之苦,提供「快速通關」的便捷服務。透過各機關整合資源及人力參與,將各機關不同時段、地點的服務整合,發揮聯合力量,讓鄉親獲得整體服務,不管是監理、國稅、地方稅務、新移民、警政、戶政、衛生保健等相關民生業務,由專人全程受理,讓偏鄉感受機關整合服務的幸福。